原標題:平涼崆峒:以工代賑 “賑”出宜居宜業和美“路”
“先有群眾、后有項目”是以工代賑項目的鮮明導向。今年以來,崆峒區花所鎮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念好以工代賑“賑”字訣,“賑”出宜居宜業和美“路”。
路渠雙通,修好民生路
交通線是產業發展和群眾出行的生命線?;ㄋ偺K陳至周柳農村公路總長7.4公里,是連接崆峒至涇川的縣際公路,輻射群眾1155戶。因年久失修,道路塌陷損毀嚴重。2024年4月開始,鎮黨委、政府爭取中央預算內以工代賑資金800萬元,崆峒區財政配套資金87萬元,實施改建項目,于10月底建成通車。
提及新修的道路,周柳村群眾朱正軍高興地說:“以前這個路坑坑洼洼的,現在修得又平又好,比城里的路還美,確實解決群眾出行問題,大家都拍手叫好?!?/p>
賑是初心,賑到關鍵處是民心。該項目堅持通路、通渠、通水、平整路基“三通一平”,新建排洪渠11.5公里,采用最新的“冷再生”技術,完成全線的鋪油罩面,徹底解決原路面塌陷、水路不通等問題,將路修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魚漁雙授,修好致富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成立了村級勞務服務隊,采取“務工+培訓”的方式,廣泛吸納脫貧戶、監測戶、低收入人群等重點群眾參與項目建設,讓“力工”變“技工”,真正實現一個項目促一技之長。
蘇陳村勞務服務隊隊長韓海龍介紹:“為配合項目推進,我們跟周柳村聯合,組成了勞務服務隊,搭起了群眾家門口的‘致富平臺’‘技能學?!?,群眾非常認可。后期,我們將繼續把這個勞務服務隊延續下去,持續組織群眾就近參與項目建設,增加收入?!?/p>
好項目與好機制雙向奔赴,為群眾蹚出了一條致富路。據悉,該項目施工過程中,就近吸納重點群眾168人,開展培訓18場次,發放勞務報酬243萬元,務工群眾人均增收14465元,實現了深層次動員、多元化增收。
新興雙促,修好振興路
嶄新的道路不僅方便了群眾,更為產業興旺以及和美鄉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ㄋ偧o委書記、項目負責人鞏大楠介紹:“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100兆瓦光伏發電、蟾蜍養殖等4個規模化產業基地落地,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同頻同步。”
“道路好起來、錢包鼓起來、產業興起來”。這是以工代賑項目謀到關鍵處、落到實際處的結果。下一步,花所鎮將持續按照“一通道八節點”布局,充分利用道路兩側空地建成小游園8個、文化廣場1處,引進主體2個發展特色蟾蜍養殖395畝,全力打造“路暢、業興、景美、人和”的和美鄉村創建示范帶,“賑”出宜居宜業和美“路”。
通訊員 趙芳媛 段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