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年鑒2024|文化消費:注重情緒和興趣
澎湃研究所研究員 趙忞
2024年,文化消費中兩大趨勢消費增量明顯,分別是傳統的文旅消費和情緒、興趣消費。這兩種消費都是傳統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門類中不包含或難以統計的內容。
文旅方面,一是非傳統旅游城市短暫爆火或翻紅;二是國內外游客同時挖掘新的文旅點位,并互相影響。在情緒/興趣消費賽道,今年最典型的是“二次元”消費和毛絨玩具爆發,各種品牌的“首展”“首秀”接連出圈。
城市如何借助文商體旅展演融合發展的趨勢,為自己的社會零售、休閑娛樂、服務消費等多個方面“引流”?抑或是反向發力,借助自己社會零售、休閑娛樂、服務消費網紅點位的口碑,讓城市的形象IP更復合?
澎湃研究所研究員梳理了2024年重要的文化消費事件(30個事件,16座城市),總結年度文化消費特征,并邀請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朱小川分析現象背后的原因,展望2025年中國文化消費新趨勢。
2024文化消費大事件
文商體旅展演融合發展
1月,哈爾濱的冰雪經濟在冬季旅游大受歡迎,本地文旅部門的“聽勸”也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電視劇《繁花》收官,拍攝地上海黃河路成為網紅打卡地。
深圳在春節期間迎來大量香港游客,大年初一到初四入境289萬人次,大漲778%。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了“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提出2024年要創作播出100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秀微短劇,推動一批實體取景地跟隨微短劇的熱播“出圈”,營造跟著微短劇去全國各地“打卡”的新風尚。
2月,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旅游目的地中,除卻熱門景點,主題樂園也自成亮點。上海迪士尼樂園、廣州長隆樂園、珠海長隆海洋世界、鄭州方特樂園、北京環球影城、常州中華恐龍樂園的客流指數位列第一梯隊。
2月19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披露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海昌累計接待游客超75萬次,對比2019年春節增長超130%,且旗下上海海昌奧特曼主題酒店和海洋度假酒店“雙酒店”春節檔全部滿房,連續20天出租率100%。
3月,甘肅天水憑麻辣燙火爆出圈,成為新晉“頂流”城市,吸引全國各地網友前去打卡。
河南開封萬歲山武俠城景區的相親節目“王婆說媒”自3月中旬以來爆紅網絡,累計播放量超60億次。
綜藝《我們仨》節目組在延吉拍攝,與延邊大學隔街相望的延吉網紅彈幕墻刷屏網絡。
4月,淄博燒烤節在海月龍宮盛大開幕?;顒游吮姸嘤慰透白烷_啟“復烤之旅”,淄博燒烤在一年后的初夏再次火爆。
5月,巴黎奧運會霹靂舞、攀巖、滑板和自由式小輪車4個大項6個分項的預賽在上海濱江開展,拉開了全國城市“文旅+體育”融合發展的序幕。
隨著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熱播,新疆阿勒泰成為許多人心中的“詩和遠方”。僅5月13至19日一周,阿勒泰地區接待游客105.02萬人次,同比增長70.07%;實現旅游收入8.13億元,同比增長130.97%。
7月,上海博物館“對話世界”文物藝術大展系列第四展“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是全球最大規模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中間還有十場“博物館奇喵夜”活動,觀眾可以帶貓入場,在“寵物友好城市”建設上做出了表率。
8月,西安曲江文旅財務報表顯示上半年虧損1.87億元,引發人們對于傳統景點型和主題街區型文旅模式的擔憂。
11月,河南鄭州的大學生掀起一股用共享單車夜騎至開封的風潮。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入境游
3月,中泰雙方免簽,東南亞入境旅客開始大幅增長,至年底時重慶成為泰國游客最喜歡的打卡城市,“麻辣”一詞也借機“出?!?。
6月,入境游因單方面免簽國的增加逐漸火爆成為“顯學”,“China Travel”成為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碼”。
2024年一季度,外籍人員出入境達到1307.4萬人次,同比上升305.2%,已經恢復到2019年同期數據的92.46%。
7月,支付系統不兼容、缺乏英文界面等服務問題逐漸暴露,一些門戶app開始優化英文界面。
國內一線城市一方面面向歐美游客打造更多一日游、半日游短途服務,并在入境口岸推廣,另一方面也邀請KOL深度參與國家形象宣傳。
12月,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同時新增21個口岸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并進一步擴大停留活動區域;
韓國單方面免簽后開始流行“周末上海游”,在常見歐美入境游景點打卡外,還有南京路的烤羊肉串和迪士尼樂園。
12月25日,韓國游客金敏炯在上海豫園商城拍照。新華社 圖
傳統文化和文創產品“IP+”
1月,哈爾濱的AR冰箱貼成為搶手的旅游伴手禮。
4月,蘭州的甘肅博物館借天水麻辣燙游打造毛絨玩具系列,借鑒jELLYCAT的情緒營銷方式“破圈”
8月,游戲《黑神話:悟空》全球上線,引發全球試玩潮流,后創下2240萬份的銷量,收入總額逾11億美元。
10月,山西文旅與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合作,通過游戲內的景點取景,推出了主題旅游線路和文創產品,有效提升了山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最受游客青睞的是臨汾隰縣的“小西天”。
11月,國家博物館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的冰箱貼成為爆款產品,火上熱搜。
甘博打造甘肅(不)土特別超級市場,推出一系列IP文創。圖為工作人員正在“烹飪”麻辣燙。
首發經濟
5月,上海百聯ZX創趣場迎來多家國際知名動漫IP持有者的全國首店入駐,再加上《間諜過家家 代號:白》的線下快閃等活動,引發入店客流狂潮,“五一”當天客流超8萬,假期五天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20%,徹底引發年內二三線城市“谷子店”盤活老商場的潮流。
8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減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積極推進首發經濟。
9月,Jellycat首次在中國開設限時體驗店Jellycat CAFÉ,推出五款特別限定獨家產品,消費者需要線上預約才可前往購買,引發了國內以毛絨玩具為代表之一的“情緒經濟”熱。
泰國入境游客熱衷于在北上廣蓉渝等知名“首發經濟”城市中搶購泡泡瑪特店中城市限量版、國家特別版潮玩。
11月,二次元消費向股票市場蔓延,一些影視、文化、文具公司因為部分業務涉及二次元消費而股價漲價明顯,部分公司甚至給出預警。
12月,舞劇《天下大足》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該劇以舞劇《只此青綠》主創團隊為基礎班底打造,首演后僅8小時門票便全部售罄。
2024:點對點強目的性體驗消費,“首發”緊貼情緒和興趣
澎湃研究所研究員通過事件梳理發現,2024年文化消費呈現以下特點:
首先,無論是國內游還是入境游,點對點的強目的性體驗消費趨勢更為顯著,并且通過社交媒體形成“人傳人”現象。從文商體旅展演融合發展的模式來看,消費者對城市的探尋熱情趨向保守,如果沒有強目的性或興趣點,就不愿意消費。而在消費之前,已經通過影視、短視頻、游戲建模取景地等渠道對前往的城市或景區有了明確認知和期待,去那兒只是完成體驗的最后一環——打卡。
但強目的性體驗消費又與傳統的“留不住人過夜”的特種兵式打卡有所區別,其中包含大量餐飲、住宿、洗浴服務、本地特色文化生活等體驗,超越了傳統的視覺刺激。這意味著傳統上不被認為是景區,但是口碑很好的“小微景點”也可經由大眾傳播從而出圈。它們商業屬性更強,可體驗的內容比傳統景區更專精,或更貼近本地人的日常生活,這是未來城市文旅值得注意的賽道。
首發經濟也與這種消費模式產生了共振,不再局限于收集全球特色品牌在門戶城市開設“首店”的“中介”模式,而是拓展到“首展”“首秀”。在“首展”中搭配限量版商品,嚴格控制供貨渠道,造成必須實地到訪才能購買的情景,而后帶動周邊吃住行“剛需”店鋪的流量,成為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
點對點的強目的性消費搭配“IP+”商業模式,也讓主題公園模式再度翻紅。人們更希望集中在短時間內,高強度地沉浸于某種氛圍和場景中,而這是時間和空間模式高度復合的城市空間無法做到的。現在的主題公園也可以以合家歡的動畫“IP+”模式建設和運營,也讓傳統主題公園向迪士尼模式演進邁出了一大步。
其次,傳統文化的“IP+”脫離了“文化啃老”——就著傳統文化中的IP形象進行再創作的模式,而是開辟出以情緒消費中毛絨玩具品類為代表的新文化。例如甘肅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都學習了“萬物皆可jELLYCAT”模式,作為文化體驗的一部分。
另外,“國潮”“國貨”經濟和文化創新進一步凸顯。例如《黑神話:悟空》以建筑文化傳承和保留最明顯的山西地區建模,帶動山西的旅游熱,游客愿意切身體驗從唐經遼金一路傳承而來的建筑遺產,而不再立足于虛空的“復古”。這種面對原真性本土文化在態度上的變化,也是未來城市在打造文化景區、主題公園上需要注意的。
《黑神話:悟空》
2024:震蕩調整中迎來“IP+”、流量迭代和濃縮型“暫時逃避”
2024年文化消費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025文化消費又將如何高質量發展?我們邀請到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朱小川進行點評和展望。
文旅與情緒消費,兩大賽道本質相同
澎湃新聞:與2023年相比,2024年的文化消費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件?
朱小川:如果將2023年文化消費的關鍵詞定義為全面復蘇,那么2024年的關鍵詞或許可以概括為震蕩調整。這一年,文化消費領域面對多重壓力,行業不斷探索,力求在保存實力和生存的前提下尋求發展。
與前幾年的沉浸式體驗、露營、微旅行、特種兵旅游、City Walk等熱門標簽相比,2024年似乎顯得更為平凡。然而,相較于外在的變化,我們更關注行業發展背后的內在規律與邏輯。
簡而言之,2024年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分領域IP交互與破圈下的流量迭代與輪轉,信息爆炸與扁平化下的消費習慣繭房,以及日常壓力與預期收入緊縮下的濃縮型暫時逃避。
當然,2024年也發生了許多令人矚目的事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包括《黑神話:悟空》的現象級破圈,從“王婆說媒”到“夜襲開封”等網紅城市的流量發酵,持續增長的谷子經濟與短視頻市場,以及博物館等文化IP與產品開發等。
夜騎開封
澎湃新聞:我們發現文化消費有兩個看起來比較大的風口,一個是旅游,包括國內游和入境游;另一個是情緒和興趣消費,比如二次元、毛絨玩具等。您怎么看待這兩個方面?為什么是它們而不是別的賽道今年爆火?
朱小川:在5月27日召開2024年全國旅游發展大會之前,中央重要會議文件中很少出現“旅游”的字眼,行業普遍也并非持樂觀態度。
從國內游來看,2024年的旅游人數雖然已經恢復甚至超越了2019年,但從消費來看,客單價其實是下降了,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旅游外顯性的“火爆”背后,內部還存在諸多問題。在我看來,旅游只能說逐步回到本來屬于自己的位置。
旅游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將情緒價值與旅游體驗相結合。我們提出“情緒價值經濟”,其實是之前體驗經濟的升級版。吃飯會飽,穿衣會暖,而旅游能帶給消費者的就是體驗,這種體驗要給予消費者情緒價值。
現在的旅游不再是簡單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而是會從各個方面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要。如我的同事陶力博士就認為,婚后女性個體出游會讓家庭更加和諧。在這一點上,旅游和谷子經濟是共通的。
其實我不太喜歡“風口”這個詞,中國不缺“風口”,欠缺的是對領域的長期耕耘與沉淀。在2024年大獲成功的《黑神話:悟空》,于2018年啟動,前身是2014年的《斗戰神》,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一系列經典的國產武俠游戲。
《黑神話:悟空》的成功告訴我們,在看重流量的時代,內容依舊可以為王,流量可能帶來短期的網紅,但只有內容才能長紅,這其實與我們看人的“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的標準是相通的。
澎湃新聞:我們發現,點對點的強目的性體驗消費趨勢明顯,游客希望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性、高強度、沉浸地體驗某種場景,很多主題公園也再次翻紅。這種趨勢形成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朱小川:集中性、高強度與沉浸式其實是一組相對的概念,但其底層邏輯都是信息技術、網絡經濟與文旅的融合所帶來的用戶需求升級。我們當前所處的信息爆炸時代,信息來源變得扁平化,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但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信息同質性高、真偽難辨等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信息過載導致我們接觸的信息量激增,篩選處理信息的時間縮短,甚至觀看短劇都需要倍速播放,這種趨勢在旅游上體現為特種兵式的集中性、高強度旅游。
另一方面,高濃度高頻率的信息接收讓我們對內容的“口味”變得更加挑剔,曾經滄海難為水,傳統的旅游方式已難以有效刺激我們逐漸麻木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因此沉浸式的產品應運而生,滿足了人們對深度體驗的需求。
澎湃新聞:今年在情緒和興趣消費的賽道上,二次元、毛絨玩具等國產IP的商業化路徑似乎已經打通,而且有了出海的能力。您怎么看待這些現象?
朱小川:無論是旅游還是二次元谷子經濟,其實都是人們面對日常壓力時尋求暫時逃避的體現。尤其是年輕人,他們需要從平淡甚至艱苦的現實生活中抽離,到充滿想象力的二次元世界中去尋找精神撫慰和自我價值。
旅游與二次元的共同點在于它們都需要與文化結合,目前各種國產IP的出現背后反映的是中國文化產業創作水平的提升與文化自信,這種能力之前一直滯后于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
實際上,與一些文化貧瘠的國家相比,中國的文化創作具有先天優勢。例如,風靡美國現代體育世界的搖頭娃娃(bobblehead)可能起源于嘉慶時期。但遺憾的是,我們國家很多文化題材和元素,如三國、西游、熊貓等被日韓歐美進行二次創作開發再反向文化輸出給我們,如《七龍珠》《功夫熊貓》以及日本各類三國題材的游戲、影視、動漫產品。
來源:社交平臺
文化自信延伸至首發經濟
澎湃新聞:因文化自信帶來的新文化產品和文創產品,還有哪些拉動社會零售消費和服務消費的潛力?
朱小川:拉動內需是2024年的熱門詞匯,但應該明確的是,拉動內需不能作為直接目的,而是應該成為提升人民幸福感,滿足人民差異性文化需求的副產品。得益于各種用戶大數據,文化產品的開發應該進一步提升用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與前置性。做好這一步,文化產品對內需的拉動就是水到渠成。
澎湃新聞:今年國家強調“首發經濟”,而非單純的“首店經濟”,且鼓勵本土品牌首秀、首展。這種趨勢變化的背后是什么因素?
朱小川:魯迅先生曾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边@句話在這里非常合適,意味著只有來自民族大眾的東西,經過千百年提煉升華,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認同。
預制菜問題是2024年的熱點問題,這與文化產品的情況是相同的。我們不能容忍預制菜,當然也不能容忍預制的文化產品,不能容忍在城市代表性的商業街區與古鎮的互相拷貝的、千篇一律的文化產品業態。
我們目前在科技創新方面已經非常注重版權了,但對于文化IP與產品開發,版權意識還有待加強與規范。我們一方面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申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文化產品開放的版權意識?!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只有本土長出來的文化IP與產品,才不會被人輕易盜走。
文化產品長效開發需注重異質性需求
澎湃新聞:從全球文化消費來看,中國的消費模式有什么特點?有觀點認為現在中國的消費處于類似于日本的“第四消費時代”,但中國的文化消費與之相比有哪些不同點?
朱小川:中國未來的文化消費與日本的“第四消費時代”,我們可以看到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
不同國家和不同時代的特征決定了其文化消費的特征。日本“第四消費時代”的典型特點是在經濟泡沫破裂之后,消費者返璞歸真,追求簡樸生活。這與日本人口規模小、老齡化趨勢高、消費需求相對單一的特征相吻合。據2023年數據顯示,日本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約30%,年齡中位數達到48歲。
而中國雖然也面臨老齡化的壓力,但目前年齡中位數是38歲,與日本相比相差10年。此外,中國地域遼闊、文化多元、市場規模龐大,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消費群體能夠有效支撐起多元化的文化消費。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借鑒日本的經驗,尤其是在消費者自我認知更加明確的情況下,有效識別人民的異質性需求,并進行有效開發與供給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要注重垂直細分領域與長尾市場需求的差異化。
澎湃新聞:您對2025年的文化消費趨勢有哪些預判和期待?
朱小川:趨勢是長期連續的,我其實不想賦予某一年過于獨特的意義。2025年可能會延續2024年的震蕩調整,在穩定基礎的前提下尋找機會。
另一方面,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與“十五五”規劃的起承轉合之年,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出80周年。在消費者呈現極致理性,注重情緒價值與長效價值的背景下,文化產品的開發需要更注重去探索與滿足廣大人民的異質性需求。
而對于不同的細分市場,消費者可能會有各自的關注。比如,對于Z世代來說,可能更加注重沉浸式與虛擬消費、國潮產品與粉絲經濟。對于銀發族,可能會關注旅游定制、依托文化的社交消費以及智能學習。中年人可能更為關注文旅產品與康養的結合,比如各地如火如荼的馬拉松等賽事。
此外,2025年也是遵義會議9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屆時類似《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紅色文化產品也可能會再次出圈,成為文化消費的新亮點。
海報設計 白浪
相關新聞
新華社:新華網文化觀察丨2024年,那些火出圈的文創
6點起床在博物館門前排長隊“搶”冰箱貼、眼巴巴等著“麻辣燙”從毛絨鍋里“調味”出鍋、手持“通關文牒”蓋章打卡解鎖隱藏彩蛋……2024年,文創產品以各種姿勢爆款頻出,屢屢成為網絡熱門話題。
哪些文創成為爆款?文創出圈的背后又有哪些“秘訣”?文創還有多少可能性等待解鎖?
越來越精美的冰箱貼站上“C位”
2024年,是文創冰箱貼爆火之年。從中國國家博物館“銷冠”鳳冠冰箱貼,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杭州博物館的“腮紅小破杯”,再到“黑神話:悟空”流沙冰箱貼……冰箱貼從不起眼的紀念品,進階成新晉“頂流”。在某社交平臺上,冰箱貼相關筆記發布已超過300萬條,“曬曬我的冰箱貼”話題的瀏覽量高達4.1億次。
圖為AR金屬鳳冠冰箱貼(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國博明星文物“九龍九鳳冠”為原型的鳳冠冰箱貼,因設計精巧、還原度極高,一經推出即成為現象級產品。截至2024年11月27日,“木質鳳冠冰箱貼”“AR金屬鳳冠冰箱貼”兩款產品已銷售超53萬件。
同樣精美的還有被稱為“天花板中的天花板”——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該冰箱貼共有五層,每一層都可分開,高度還原天宮藻井精美的構造,底層還專門設計了夜光效果,經陽光照射光芒微閃,猶如夜空中的浩渺星海,盡顯“可得四時景緒,能納日月星河”的審美旨趣。“中式美學”拉滿,“一貼難求”并不意外。
“冰箱貼越來越‘卷’,以前大部分是樹脂,現在工藝越來越復雜?!敝袊鴩业乩?middot;中華遺產運營總監林少波說,未來人們選擇文創會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精品,這就要求從業者一定要打造精品。
影青釉里紅高足杯冰箱貼(杭州博物館供圖)
以杭州博物館鎮館之寶“影青釉里紅高足杯”為原型的“腮紅小破杯”同樣“一杯難求”?!啊∑票滟N都是手工上色?!焙贾莨げ┪幕瘎撘庥邢薰究偨浝砬胤普f,冰箱貼具有便攜性、價格親民、有紀念意義等特點,“它不僅是一個冰箱貼,更是一件微型的文化藝術品,滿足了人們對文物細節的欣賞和收藏需求。”
圖片來源:小紅書@Konoe
冰箱貼還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收藏欲”,有人甚至利用冰箱貼將中華五千年歷史搬回了家。網友Konoe按照新石器時代、夏商周、秦漢等古代中國的朝代將博物館文物冰箱貼分門別類。網友評論稱“這簡直是冰箱貼文創封神榜!”“只要一塊板子,就能讓我愛上中華文化!”
“毛絨絨風”靠情緒價值席卷全國
“您好,東坡肉來一塊嗎?您看看我們這肉,燉的這叫一個入味啊,(嘗一口湯)有點淡了,(加醬油,加鹽,再嘗一口)這回對了,您想嘗嘗嗎?這秘方啊我可不能告訴你,回去趁熱吃?!?024年12月26日,在“如見丨一蓑煙雨·蘇軾展”的互動區,身著宋代服飾的工作人員一本正經地按照顧客要求制作“富得流油”的“東坡肉”。一整套行云流水般的無實物表演,需要買賣雙方極強的互動感和信念感。
“如見丨一蓑煙雨·蘇軾展”上的毛絨文創 新華網 丁梓朔 攝
2024年,這種看上去有些幼稚的無實物表演形式風靡全國,與之密不可分的毛絨文創掀起了市場新風暴。首先出圈的是今夏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麻辣燙毛絨產品,其搭配“過家家式”互動體驗,迅速火爆全網并蔓延開來。西安“絨饃饃”、新疆馕餅子、蘇州“蟹黃黃”、杭州蔥包燴、天津煎餅馃子、北京稻香村糕點、福州佛跳墻等毛絨產品遍地開花。在社交平臺上,#中國人有自己的jellycat# #萬物皆可毛絨#成為熱門話題。
第四屆“最中國·文博市集”上的毛絨文創 李向雪 攝
“年輕人更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薄敖q饃饃”文創產品相關負責人、大相文博創始人劉子齊說,“我們的用戶65%都是20至30歲的年輕人,年輕人對于充滿情緒價值的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此外,“沉浸式過家家”的過程,也創造了有儀式感的多元化消費體驗。杭州觀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舒暢說,“毛絨文創采用‘表演式’售賣,在互動過程中為用戶提供了有趣又有場景感的交流?!?/p>
科技感“圈粉”年輕人
在地鐵站里,掏出一枚“玉璽”蓋章進站;在公交車上,手持一塊“把子肉”刷卡乘車……2024年,全國各地的文創交通卡,在創意和科技的加持下,深受年輕群體喜愛。
購買了長安通推出的“柿柿如意”NFC文創交通卡的王女士說:“看到這個柿子形狀的交通卡,瞬間就被吸引了,感覺拿著它坐車都變得更有趣了?!边@款以臨潼火晶柿子和富平板板柿子為原型的文創卡,不僅顏值高,還能在全國330多個城市帶有“交通互聯”標識的公交、地鐵、輪渡等公共交通中使用,實用性、趣味性兼具。
“數字文創產品最初在數字藏品、虛擬服飾、虛擬空間等領域比較多,到現在,科技與實體產品結合越來越常見。”全聯旅游業商會景區分會理事肖依斐說。
此外,AR互動、裸眼3D也在各地冰箱貼等產品中廣泛應用,受到游客熱捧。比如天壇公園推出的四季冰箱貼相當驚艷。大學生小李說:“這個冰箱貼太有意思了,通過掃描互動碼就能看到立體的祈年殿,感覺自己和歷史文化更近了一步?!碧靿珗@最近推出的“冬日回音”冰箱貼,微信掃描包裝上的互動碼,雪中祈年殿立刻呈現在眼前。
天壇“冬日回音”冰箱貼
“科技融入、賦能各個行業是大勢所趨,但相對而言,數字文創因為需要的技術與創新門檻相對較高,前期開發投入的資金與時間較長,因此與文創其他細分領域比發展相對緩慢?!毙ひ漓痴f。
文創“茶咖”掀打卡熱潮
如果經常旅游,那你一定對印有城市地名的奶茶有深刻印象。茶咖等飲料類文創產品已是文創賽道的重要力量。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食品飲料類文創產品是消費者最喜愛的文創類型,占比達33.57%。
圖片來源:艾媒咨詢
在出版社、博物館、圖書館、書店等場景,文創茶咖也早已是標配。2024年9月,因博主“房琪kiki”打卡,一款特別的“文豪盲盒”咖啡成為“網紅”。這款被網友稱為“文化人必喝”“文青必打卡”的咖啡出自人民文學出版社旗下的“朝花夕拾”咖啡館,這里美式咖啡叫“老人與?!薄⑾悴菽描F叫“百草園”……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部工作人員肖雨然介紹,“文豪盲盒”咖啡拉花共有20款古今中外文豪的頭像,隨機生成,其中隱藏款是“林妹妹”,不少人為了開出喜歡的文豪屢次光臨。
“朝花夕拾”咖啡館“文豪盲盒”咖啡(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部供圖)
“來打卡的最多的還是人文社的讀者和作者?!毙び耆徽f,“都是熱愛文學的人,也有不少跟著社交平臺‘種草’來的?!毙び耆唤榻B,咖啡館本身也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品牌“人文之寶”的線下文創店,有各類文學作品、文豪IP的周邊?!斑@類文創咖啡更吸引具有共同愛好的群體?!弊x者楊女士認為。
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經史子集”咖啡(中國國家圖書館供圖)
國家圖書館的“經史子集”咖啡,也同樣顏值“文化”兼備?!拔覀兊目Х蕊嬈范际侨诤系浼Y源進行研發的,想通過這種創新的方式讓大家了解典籍,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北本﹪鴪D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朝說,這套咖啡吸引了很多年輕顧客和社交達人前來打卡。
此外,知名奶茶的聯名款也頻頻出圈。以喜茶為例,2024年共推出了30余款聯名,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較為出圈的是巴黎奧運會期間推出的“喜悅奪冠”聯名,喜茶結合賽事元素設計推出限定冰箱貼、手環周邊等,多款產品迅速售罄?!拔医洺jP注各大奶茶品牌的聯名款,只要是我喜歡的IP,都會愿意去買單?!苯洺YI奶茶的全女士表示,“喝奶茶還能拿到限量版聯名周邊,很有意義?!?/p>
“年度限定”年年火爆
新春將至,文創日歷等產品持續熱銷。以“2025日歷”為關鍵詞在電商平臺搜索,可得萬余種商品?!懊磕晡叶紩I博物館、出版社或者當年‘網紅’的文創日歷,擺在自己桌子上,或者送好友?!痹诒本┕ぷ鞯母吲空f,文創日歷已經成為她迎接新年的一個儀式。
工作人員在故宮拍攝《故宮日歷》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202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被稱為“文創界C位”的《故宮日歷》備受關注,不少人專程到故宮蓋章打卡。故宮出版社社長果美俠告訴記者,作為圖書文創,2025年《故宮日歷》在繼承傳統、真實展現故宮文物的基礎上,與科技手段相結合,運用AR技術讓日歷中的文物“活起來”,讓公眾與文物、藏品之間產生更多互動。
除了日歷產品外,生肖主題一直備受熱捧,“頂流”“冰墩墩”的年度變裝也廣受關注。“蛇墩墩”開售當天,早上不到8點就有不少消費者在門前排起長隊。
“蛇墩墩”系列新品中的盲盒產品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考慮到年輕消費者的喜好,“蛇墩墩”推出了盲盒款?!澳贻p消費者對盲盒文化的接受度較高,這種形式符合他們追求新鮮、刺激和個性化的消費心理,促進年輕人主動探索中華文化?!比A江文化市場部負責人孫慧說,“墩墩”系列產品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相融合,既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又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因此成為“長紅”IP,吸引著一大批粉絲的喜愛,未來還將繼續開發十二生肖系列的“冰墩墩”產品。
在林少波看來,2024年的爆款文創產品基本都集中于文博、非遺、國風等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彰顯著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八^‘文創’,一定是‘文’在先,第一要確保文化積淀和文化內涵,講好產品的文化故事,再結合市場邏輯和消費者去做創新開發?!绷稚俨ㄕf。
策劃:林明
主筆:李欣 楊陽 王坤朔 李向雪
參與報道:王碧姣 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