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法語與中國民謠契合,安娜和她的朋友們邊走邊唱
2024年即將走向尾聲,這一年標志著中法建交60年的里程碑。歲月更替間,兩國友好的文化交流為無數個體的生命歷程賦予了獨特的色彩。在這些故事中,法國女性安娜·伊思·馬田(AnaïsMartane)的旅程尤為動人。
千禧年初,一個年輕的法國姑娘肩背50卷膠片,懷揣音樂夢想從尼斯來到北京。彼時的安娜正值青春,無意間闖入到一個名為“河酒吧”的中國民謠圣地。在這間僅3平方米的小舞臺上,她用質樸而悠揚的猶太歌曲,記錄下她在這個東方國度的每一個夜晚,為自己,也為那里留下了不少珍貴的影像。
安娜
然而,婚后生活給安娜帶來了某種停滯。身為明星妻子和母親的她,被日常磨去了部分自信。但隨著歲月流轉,她意識到對音樂的期待從未消失——“不唱歌就會死”,這樣強烈的渴望讓她在34歲那年重新踏上音樂的征途。
2024年底,澎湃新聞再次走近安娜(專訪安娜:河酒吧的夏天,我們的“熱身年代”)。如今,她不僅是銀幕上熟悉的劉燁的妻子,更是一名受到歡迎的歌手和音樂家。她將中國民謠《戀戀風塵》和《米店》等歌曲重新填詞,以法語風格重新演繹,憑借視頻號平臺贏得了數百萬次點擊和超過五萬次的點贊。
安娜的音樂橋梁不止于此。她希望從中法兩國交流的潮流中,再次尋找自己的位置,并堅定地說:“或許,我的角色就在這里。”用音樂跨越文化的她,正創造著一段屬于自己的傳奇。
成立河樂隊,重拾音樂
在孩子們出生后的一段時間里,安娜迎來了人生的停滯期。她暫停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全心投入于家庭,卻在這過程中感受到朋友和世界的快速推進帶來的壓力。曾經勇敢無畏的她,如今變得謹慎而不安。安娜意識到,工作不僅是謀生手段,更是自信的源泉。當諾一和霓娜逐漸長大,她終于重拾勇氣,踏上了重新探索自我的旅程。
首度嘗試是創辦一所藝術培訓學校,但真正讓她重煥活力的,是音樂。2018年,安娜與老友小河、張瑋瑋、萬曉利重聚,共同組建了河樂隊,回憶起那些年在河酒吧度過的每一個夜晚。專輯《安娜和她的朋友們》不僅是音符的匯聚,更是跨越十余年的中法音樂情誼的見證。20年前,初抵中國的安娜,用一首《金色的耶路撒冷》在河酒吧的小舞臺上尋找心靈的共鳴,而如今,音樂對她而言如同呼吸。
給中文歌填詞法語,源起于2018年1月的一次展覽。在北京,她展示了拍攝于2000年代初的民謠歌手影像,引發巨大反響,也激發了對舊時光的感慨。此時,網絡直播尚屬新鮮事物,但通過微博平臺,他們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那場演出不僅是音樂盛宴,還被制成專輯,將與會者帶回到河酒吧的歡愉歲月。
當幾位音樂人圍坐一圈,討論如何將這些代表作融以兩種語言時,安娜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獨特力量。曲目如《米店》在張瑋瑋的演繹中成為標志,法語歌詞的加入給這些歌曲增添了新鮮的國際魅力。河樂隊邀請她為經典歌曲重新填詞,在原創與翻譯的交融中,安娜發現了音樂的新維度。
安娜和河樂隊、老狼 受訪者供圖
2024年末,安娜與河樂隊、老狼、周云蓬、鐘立風、五條人等攜手創作的十首歌曲,為“中法友誼”獻上了真誠的音樂禮贊。在這個獨特的年終節點,安娜深感自己在中法交流中的角色:“或許,我就是那座橋梁?!彼M砸魳愤B接兩國,翻譯文化與心靈間的碰撞,讓更多人通過旋律,感受到中法兩國的動人故事。
安娜鐘愛法國的經典歌曲
在安娜精心挑選的五首法語經典旋律中,雖然法國聽眾耳熟能詳,但中國聽眾似乎對它們知之甚少。面對這樣的現狀,她常常思索,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來改變這種局面。法語歌曲對于安娜而言,仿佛一個豐富的音樂寶庫,而她始終懷有一個愿望——將這些動人的旋律分享給更多人,讓它們在中國也能被廣泛傳唱。
作為獨立音樂人,雖然缺乏大規模的宣傳渠道,但令人驚喜的是,河樂隊翻唱的歌曲如《溫柔的愛》,安娜和周云蓬合作的《小牛和小燕子》,在發布后竟然收獲了熱烈的歡迎。更有趣的是,當法國聽眾聽到用中文演繹的《溫柔的愛》時,他們覺得耳目一新;而當中國聽眾聽到法語版的《戀戀風塵》時,他們則感到自豪又新鮮。
安娜和周云蓬合作的《小牛和小燕子》
在法國,經典文化備受珍視,并常被賦予新的生命。就像迪奧的收腰設計,無論款式如何變遷,總保留著品牌的核心元素。而在音樂領域,法語經典如《溫柔的愛》,即便來自70年代,時至今日仍然流行不衰,仿若一次時尚的復古潮流。河樂隊成功地為這首歌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即使在2020年疫情期間未發布,但重新聆聽時,它依然煥發活力。因此,安娜選擇將其與世界分享,因其傳達出一種深刻而溫暖的情感。河樂隊的音樂劇《流浪之歌》甚至選用了《溫柔的愛》作為壓軸曲目。
中國聽眾對于這些具有濃厚復古風情的法語經典還顯得陌生。在這一框架中,《DonnaDonna》這首歌的旅程尤其獨特。它起源于1940年代的意第緒語,講述一只小牛被送往市場的故事,反映出困境中的無助感。20世紀60年代,瓊·貝茲(JoanBaez)錄制了英文版,使之在英語世界廣泛傳播。1964年,法國歌手克勞德-弗朗索瓦用法語錄制了這首歌曲,名為“Donna,Donna”,并在1964年12月連續兩周登上法國單曲榜榜首。它不再像原意第緒語版本那樣描寫一頭無助的小牛被牽去屠宰,而是描寫了一個有抱負的小男孩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和對自己未來的憧憬。
邀請安娜擔任演唱會嘉賓的周云蓬,對這首歌懷有特別的喜愛,尤其是他為其創作的中文歌詞,美麗而深刻,充分保留了原歌詞的精神。而在選擇演唱語言時,安娜最終決定用法語,并在表達死亡時引用了法國著名詩人阿蒂爾·蘭波的詩句“它在太陽上睡覺”。
工作中的安娜與丈夫劉燁,攝影:美國隊長
對許多法國人而言,法語歌曲是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它們的傳統從中古時期延續至今,深刻影響流行音樂的發展。音樂如水一般流動,雖你可能初次聆聽,卻早已存在于時光長河中。除了《溫柔的愛》和《小牛和小燕子》,安娜還選擇了她非常喜愛的賽日·甘斯布(SergeGainsbourg)的《你最愛的歌》《上帝抽哈瓦那雪茄》兩首歌進行中文翻唱。
正如音樂人小河所言,經典的再詮釋也是一種創新音樂。安娜和河樂隊成員,以及鐘立風、周云蓬等朋友共同致力于以他們的方式,將這些經典作品呈現給廣大聽眾,讓它們的光芒再度閃耀。
《戀戀風塵》 視頻來源:時差島 視頻號(04:21)
中國經典民謠的“法國化”
除了將法語歌曲翻譯成中文,安娜·伊思·馬田還將那些在人們心中耳熟能詳的中國民謠,如《米店》《森林里的一棵樹》《戀戀風塵》和《鮮花在岸上開》,轉化為法文并重寫再現。她驚訝地發現,中國民謠與法國歌曲之間有著奇妙的相似,這種相似不僅僅體現在旋律中,也體現在歌詞的文化內涵上。
安娜對于“民謠”這一稱謂有著自己的看法。在她眼中,歌曲的本質無分國別,像法國歌曲中的“香頌”(Chanson)一樣,都是強調歌詞深度和含義的藝術表達。這與法國電影中“作者電影”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特別是老狼的《戀戀風塵》,其旋律與法語天然契合,讓安娜在演唱時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卡拉·布魯尼的作品風格。她希望這種創新的詮釋,能夠引發中法兩國聽眾的共鳴。
翻譯張瑋瑋的《米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安娜認為,這首歌傳達了一種對自由和自我探索的渴望。然而,法語中并無“米店”的直接對應,于是她巧妙地將其轉譯為“殼”,寓意一種內斂的自我保護與對心靈避風港的追尋。“一手拿著蘋果,一手拿著命運”如此絕妙的意象在法語中被直譯,保留了歌詞的原始力量。不少聽眾表示,安娜女聲版的《米店》唱出了一個女人對自我和存在的追求與向往。
安娜感受到中文和法語在歌唱中的獨特美感,并非所有語言都如此契合。像萬曉利的《陀螺》,它似乎天生就適合法語表達。法語是喜愛比喻的語言,“轉”意象豐富,但為了押韻的完美,她在翻譯時運用創造力,將其化作“在田野里,我跑”,或者“在清風里,我打開自己”。
盡管安娜在法國并不廣為人知,但她通過平臺發布這些法語版中國民謠,用另一種聲音講述中國故事。她深知,把這些作品放在AppleMusic、Spotify等國際平臺上,象征著它們已成為全球文化中的一部分?;蛟S未來四十年間,會有法國年輕人通過這樣的音樂橋梁,發現并欣賞中國民謠的獨特魅力。安娜堅信,這些美好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她所能做的,就是傾聽、創作、分享,讓音樂自然地找到屬于它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