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腌菜中的鄉土味
吳發獎
冬至的寒峭剛過,冷風便愈發 凜冽, 如尖銳的哨音,在屋舍與街巷間穿梭。在這歲暮天寒之際,母親的電話宛如春日的暖流,攜著故鄉的氣息而來。她說家中的白菜已制成了腌菜,不日將寄至我處。剎那間,那熟悉的酸味仿佛已在鼻尖縈繞,思緒也隨之飄遠,悠悠然回到了兒時的故鄉。
記憶里,故鄉的冬日總是被一層淡淡的霜色籠罩,農人們在這清冷的時節,也迎來了一段難得的閑暇時光。我家的小院,便是母親的“廚房舞臺”。每至此時,母親便會將那些飽滿的白菜、圓潤的蘿卜和帶著泥土芬芳的洋姜洗凈備好。她的手,在冰冷的水中靈活地穿梭,洗去塵世的污垢,也似是在為這些食材開啟一場奇妙的旅程。
“孩子,你瞧這白菜,得多洗幾遍,做腌菜可不能馬虎。”母親微笑著對我說,眼神中滿是專注與認真。我在一旁似懂非懂地點頭,眼睛卻盯著那些即將變身的食材,滿心期待。
母親是腌菜的行家里手,家中的角落總會擺滿大大小小的壇壇罐罐,它們如同忠誠的衛士,靜靜守護著即將誕生的美味。咸酸菜的制作,是母親的拿手好戲。她將白菜切成均勻的細絲,蘿卜也切成片狀或條狀,洋姜則被巧妙地處理成適口的小塊,然后一層一層細致地碼放進缸中。每鋪一層,便撒上一層鹽,那鹽粒在母親的指尖跳躍,均勻地落在菜上,似是一場無聲的交流。
“這鹽啊,可得撒得勻實,多了太咸,少了菜就壞嘍?!蹦赣H邊撒鹽邊念叨著,這質樸的話語里,藏著的是生活的智慧和對家的深情。待菜都碼放好,母親會在上面鋪上一層紅彤彤的辣椒,宛如給這缸腌菜戴上了一頂鮮艷的帽子,喜慶又好看。接著,緩緩注入清水,滋潤著缸中的食材。最后,一塊厚重的石板被穩穩地蓋上,隔絕了外界的紛擾,也為腌菜營造了一個靜謐的蛻變空間。
“腌酸菜就像養孩子,急不得。得耐著性子等,讓時間慢慢發酵,才能出好味道?!蹦赣H常常這樣說。那時的我,總覺得日子漫長,不明白這簡單的腌菜為何要耗費這般心力和時間。直到有一次,我因急于品嘗,偷偷掀開石板,結果那缸酸菜很快便軟爛變質,全然沒了原本應有的香脆。母親看著那缸失敗的酸菜,輕輕地嘆了口氣:“做啥事都得一步一個腳印,就像這腌菜,偷不得懶,急不得功?!?/p>
如今,我已在城市的喧囂中奔波多年,嘗遍了各種珍饈美饌,可心中最牽掛的,仍是母親親手腌制的酸菜。那一口脆爽多汁的酸味,不僅是舌尖上的眷戀,更是靈魂深處對故鄉、對母親、對那段純真歲月的深深懷念。母親寄來的腌菜,是故鄉的味道,是歲月的饋贈,它承載著濃濃的鄉土情懷,在這寒冷的冬日里,溫暖著我的身心,也讓我明白,無論走得多遠,心中的那片鄉土永遠是最堅實的依靠,而那些質樸的生活哲理,早已在歲月的流轉中,融入了我的生命脈絡,成為我前行路上最溫暖的指引。
(甘肅農民報)